您当前位置: >> 遗址寻踪
巍山古城的古风遗韵
[ fun88移动版网   发布时间:2016-10-08       来源:fun88移动版网 ]

南诏彝王大殿

3

《松下踏歌图》

□ 陈佳 文/图

早就知道大理巍山县是南诏的发祥地,巍山古城更是久仰大名,一直想去观瞻她的古风遗韵。

金秋时节,笔者以参加省报纸副刊年会的由头来到巍山古城。吃过下午饭后,已是夕阳西下之时,散着步不知不觉来到了古城的中心——拱辰楼下。抬头仰望,一抹阳光把古城头上的云霞映得金灿灿的,于是在泛着金色的柔软光线下,我顺着古城的青石板路信步走去。

还未走通青石板铺就的四里多长的古街,不知不觉间已是夜色朦胧,古城里一群一群的大人小孩都出来溜达,闲适而惬意,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一股暖流瞬间便温暖了我。家家户户门前吊着的灯笼更是洋溢着祥和的气氛,彰显着开朗的性格,走着走着就有点微醉的感觉,于是失去方向,沉浸在古城的古风遗韵中。

夜色里看一切都是朦胧的,都是剪影和轮廓,巍峨的城楼、参差错落的民居、曲径通幽的小巷、散发着青苔味和泥土味的青砖、铜瓦和土墙,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一座座古老宅院,让你不禁发出一声声的惊叹,这座古城太美了。

她比丽江古城多了几多宁静,比黑井古镇多了一丝人间烟火气息,一间间堆满草墩和古陶的店铺特别显眼,那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能见到的理发店的陈设,让你感到古城人的生活是朴实的、怀旧的和实惠的。什么古玩店、小吃店满目皆是,这又使你感到小城人的生活是丰富的和有滋有味的。簸箕装着的月饼散发的香味更是随着夜间的清风把大街小巷浸得喷香,它似乎又在述说这里的人民是富足而团圆的。

当然,古城里最动人的风景还是“南诏乐府”里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他精干的外表下藏着小城人火一样的激情,他拍打的鼓点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鼓声中更充满着对四方朋友的热情召唤,最终他把你对小城的迷恋点燃,你开始想了解古城的一切。

翌日,站在古城边上极目巍山坝子,高峻的东山有“鸟道雄关”,巍峨的西山有红河源头,南北两端狭窄、中部宽广的巍山坝子形似停靠在洱海旁的一条渔船,而古城就是渔船肚子里的一方印章,因此我们不妨给古城取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那就叫她“船城”吧。

有人要问,古城的特点是什么呢,送君五句话:街是古城的骨,楼是古城的眼,庙是古城的心,古风遗韵的宅院是古城的怀,四周矗立的塔便是古城的魂了。街、楼、庙、宅、塔使古城有了血肉灵气,这座古城因此成了“活着的古城”。只要你走进古城,小城到处都弥漫着旷古悠远的历史气息和厚重的文化积淀,都能触摸到小城的古风遗韵。

据史书记载,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以前的二十五条街、十八条小巷大都保存完好,纵横交错宛如棋盘。从空中鸟瞰,城方如印,其格局以拱辰楼为中心形成贯通南北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又以星拱楼为要冲,形成东南西北的十字街、四方街。城内古建筑更是星罗棋布,有始建于明代的文庙、明志书院、北社学、南社学、文昌书院和清代的文华书院及以武庙、老宅等景观。

其实,古城的古风遗韵不止这些,她更承载着这座古城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厚重历史和名胜古迹。这里的洞经古乐、扎染艺术、火塘文化、饮食文化、马帮文化以及南诏古都、彝族故里、道教圣地巍宝山、鸟道雄关、红河之源、和谐回村曾吸引近现代国内史学家徐嘉瑞、方国瑜、费孝通等学者和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泰国等国家的史学专家前来巍山考察。由此,时间穿越,空间绽放,从古城的历史画卷开始,巍山县一千多年的音容笑貌如春风拂过,从古城辐射开来的巍山历史画卷就此徐徐展开。

展开的第一幅画卷是一千多年前南诏的龙兴画卷,经过90多年的金戈铁马,南诏统一了六诏,书写出了彝家儿女的辉煌历史。展开的第二幅画卷是清御封的“文献名邦”,据统计,明清两朝,巍山全县共有进士23人、举人220人。清乾隆年间,巍山因人才辈出,尚文敦礼,被朝廷御封为“文献名邦”。展开的第三幅画卷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展开的第四幅画卷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彝族打歌之乡”,至今巍宝山上龙池秋月亭下的石墩上仍存留着清乾隆二十四年绘的《松下踏歌图》。展开的第五幅画卷是中国烹饪协会命名的“中国名小吃之乡”,古城大街小巷处处都有老字号的小吃店,文庙旁边的小吃街更是吃货的天堂。

编辑:史忆康
分享到:
相关链接
2
下载fun88移动版+客户端
关注fun88移动版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