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急火鱼慢火肉”,意思是在烹饪鱼类菜肴时,一般要大火快速成熟,而在煮肉时要用小火慢慢煮。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煮肉的时候如果将火烧得过旺,肉质反而容易变得僵硬,但是如果把锅盖盖紧,用小火煮,肉质反而会很松弹,并且能保持营养和美味。那这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原理呢?
我们知道,水的沸点为100°C,一旦达到沸点,即使供给再高的温度,沸水的温度也不会继续上升。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也是水量逐渐变少的原因。当水处于常温状态下时,水分子之间的结合比较紧密,不易单独挣脱出来。而当水处于沸腾状态时,过多的热量会打破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帮助某些水分子挣脱周边水分子的束缚,脱离出液态水转变成水蒸气。在持续沸腾状态下,水蒸发的量也会持续增加,直至完全无残留。
煮肉是以水或者汤汁为传热介质,利用液体不断对流将原料加热成熟的过程。对流是依靠液体的运动把热量由高温传到低温处。事实上,煮肉时肉质的变化也和水的温度、烹煮时间相关。若是烹煮时锅盖处于开放状态,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水温便不会超过100℃,哪怕是把火调大,水温也不会继续上升,因此锅里的肉不易煮烂。若是烹煮时锅盖处于紧闭状态,水蒸气被封在锅内且不断增加,将导致锅内的气体压力处于较高水平。在此压力之下,汤水中的水分子便不能再轻易地从水中脱离,而是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才能变为水蒸气。因此,密封状态下的汤水温度提升,烹煮肉的时间也随之缩短。且小火煮肉时,被油层覆盖的汤面不会翻腾,从而使得汤内热量不易散失,更容易将肉煮烂。
畜类和禽类肉的结构主要是肌肉组织,营养成分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在大火烹煮过程中,肉中的蛋白质会快速变性,肉质表现为发硬,肉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会因旺火而遭到破坏,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旺火烹煮还会让肉汤中的香味物质加快挥发,食用的时候也会乏味许多。正确的烹煮方法应该是先将锅内的水烧热,再放入肉块,用旺火将汤汁烧开,随后转为文火慢煮,如此便能保持住肉的鲜美和营养。
但是在烹制一些小块肉时,如果采用翻炒方式,则需要用急火快炒,以防止高温下肉中的蛋白质过分热变性,避免水分流失导致口感老、嚼不烂。
“火候”是中国饮食文化中谈论较多的一个词,也是非常深奥的一门学问,掌握了“火候”也就掌握了菜肴的烹饪效果。而“急火鱼慢火肉”的烹饪理论就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掌握“火候”的重要体现。
本文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一级教师胡晓艳进行科学性把关。
-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举行第十二次会议
- “夜经济”点亮马房村
- 全市化肥使用量5年削减13.2%
- 青龙镇落梅村打造社会治理共建共享新格局
- 陆培兴:将古滇国铜艺传承下去
- 龙树抓好烤烟生产工作
- fun88移动版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稳步开展
- 红塔工业园区全程服务项目建设
- 市妇联五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召开
- 市纪委市监委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 红塔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缅怀聂耳活动
- 公益广告扮靓乡村道路
- 捐款20万元建爱心书屋 耄耋老人圆了助学梦
- 疫情让婚礼按下暂停键 fun88移动版多数新人在观望中
- 昆仑燃气开通网上便民缴费
- 市红十字会举办应急救护师资培训
- 民法典宣讲进街道 培养居民法治意识
- 书写家风家训 弘扬家庭美德
-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多家单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 新平新化乡创新机制解决人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