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影像 >> 图片
在路上
——元江县龙潭乡扶贫攻坚见闻
[ fun88移动版网   发布时间:2020-05-20       来源:fun88移动版日报 ]

   水可莫村农村文艺队的妇女正走在无限春光里。龙潭乡的大部分自然村已经修通了水泥路,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大大改善。

水可莫村农村文艺队的妇女正走在无限春光里。龙潭乡的大部分自然村已经修通了水泥路,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大大改善。
彝族支系尼苏颇妇女勤劳智慧、勤勉肯干,是龙潭乡的主要村民。

彝族支系尼苏颇妇女勤劳智慧、勤勉肯干,是龙潭乡的主要村民。
骑摩托车和坐农村客运班车已经成为龙潭乡村民的主要出行方式。

骑摩托车和坐农村客运班车已经成为龙潭乡村民的主要出行方式。
   在夺习村口巧遇两名彝族支系山苏年轻人,他们的时尚衣着传达了这个曾经贫穷落后民族的深刻变化。扶贫攻坚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水平,更是思想观念。

在夺习村口巧遇两名彝族支系山苏年轻人,他们的时尚衣着传达了这个曾经贫穷落后民族的深刻变化。扶贫攻坚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水平,更是思想观念。
在丫基村路口,一名姓李的年轻人正在用山泉水冲洗自己的爱车。这是他用栽烤烟的积蓄刚买的。

在丫基村路口,一名姓李的年轻人正在用山泉水冲洗自己的爱车。这是他用栽烤烟的积蓄刚买的。
挖掘机在期吉下寨进行退村还田施工,全村24户198人已于去年4月迁入新居。这是龙潭乡移民搬迁项目之一。

挖掘机在期吉下寨进行退村还田施工,全村24户198人已于去年4月迁入新居。这是龙潭乡移民搬迁项目之一。
饲养大鹅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项目

饲养大鹅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项目
邑甲冲的一户村民在盖新房。在龙潭乡各村寨,盖新房的场景随处可见。

邑甲冲的一户村民在盖新房。在龙潭乡各村寨,盖新房的场景随处可见。
   李仲才是从县供销社退休后回乡致力于带头改变乡村贫困落后面貌的先行者之一,此时他正在与一头熟悉的豪猪“对话”。他成立了一家有96户村民参与的股份制专业合作社专门饲养豪猪,每年可实现人均增收2734元。

李仲才是从县供销社退休后回乡致力于带头改变乡村贫困落后面貌的先行者之一,此时他正在与一头熟悉的豪猪“对话”。他成立了一家有96户村民参与的股份制专业合作社专门饲养豪猪,每年可实现人均增收2734元。
村民杨玉平家的新房子客厅陈设。黑嘎莫村56户人家已经迁入宽敞明亮的新居。

龙潭乡位于哀牢山南坡的皱褶深处,与石屏县宝秀镇相邻,县内与甘庄街道和澧江街道接壤,总人口8000有余,是fun88移动版市人口最少的乡。这里山高坡陡箐深,自然环境不利发展脱贫,是一个偏远贫困少数民族山区乡;这里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然而面对贫困,这里的人们并没有消沉,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前行迈出坚实步伐,那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气度令人感动。2020年1月9日至13日,我走访了龙潭乡的大部分村寨。

5天“走马观花式”访问,所见所闻,这里的脱贫攻坚成效、人们面对贫困的态度和对致富梦想的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龙潭是一个以传统种植养殖为生计的乡,主要栽种稻米、烤烟、玉米、小麦、甘蔗、核桃、竹子等。温饱虽然不难解决,但脱贫致富成了最大难题。2015年11月27日,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为标志的扶贫攻坚战打响,到今年初的五年来,龙潭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企盼和愿望,精准扶贫,成果显著。主要做法:一是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担当,把全乡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精准扶贫上,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高位推动。二是按照“三评四定”的程序,强化贫困动态管理,在全乡范围内对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非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监测,跟踪精准实施扶贫。三是稳步推进扶贫项目,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项目、贫困村脱贫出列市级奖补项目、搬迁安置项目,以及市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资产收益项目等。四是落实保障性措施,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五是锁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即人民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以及住房安全、义务、基本医疗有保障,稳步抓实各项工作。

乡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乡下辖的7个村委会49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2578户8128人中,2014年认定的省级贫困行政村4个、贫困自然村6个,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8户1775人,截至2019年底,已全部实现脱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在云南高原大山深处的龙潭乡,打赢扶贫攻坚战,正在兑现中国共产党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罗涵 文/图)

编辑:史忆康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村民杨玉平家的新房子客厅陈设。黑嘎莫村56户人家已经迁入宽敞明亮的新居。
关注在fun88移动版微信
下载fun88移动版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