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车”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红河南岸大羊街、浪堤、车古一带,人口近三万,因在战争中分支时其率众先祖之名“奕车”而得名。在哈尼族异彩纷呈的服饰中,当推奕车支系的服饰款型最具特色。
系于腰间的银饰,多以鱼、螺蛳和鸟类常见。既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特征,又是生命起源与生殖崇拜的具象之物。
一套奕车妇女传统服饰,包括一顶白色尖顶软布帽、一件黑色无领斜襟交叉系带半袖九层衣、一件无领无扣黑色内褂、一条紧身黑色超短裤。逢节日喜庆还要系上自织彩色腰带,并披挂一身叮当作响的银饰。奕车服饰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在于款型独特,更在于头饰、上衣、下装携带丰富的文化信息,记录了奕车人的战争、迁徙以及开山造田的艰难历史。
传说哈尼族与其他民族战败南逃时,奕车人走在最后。他们边走边战,进入哀牢山时,衣裤被荆棘撕扯得不成样子。男人们把衣服集中给了女人和孩子,自己用兽皮和树叶遮羞避寒。终于,奕车人度过了艰难岁月,建立了自己的家园。为感谢男人的慷慨无私,妇女只穿短小的裤子,而把布料尽量给男人穿用。另一个传说是,战败的奕车王子突围时,裤子挂破了,只剩下短短一截遮住下身。天神“摩咪”降下三顶洁白的尖顶布巾,奕车王子戴上后隐入白色花丛,躲过了追兵。后来,奕车王子与救他的山羚女结婚,生了三男三女。山羚女让长大成人的儿女穿戴上尖顶白布巾和短裤,去各地安家立业。两则传说内容不一,但都以战争和迁徙为背景,短裤和尖顶帽都是对战争历史的缅怀和记录。
姑娘服装上的银饰。鱼和田螺的造型醒目,奕车人对“鱼”怀有特殊的情感,这与广为流传的“神鱼生万物”的创世神话有密切关联。
奕车女子大腿毕露的超短裤装,体现出她们的衣装对哀牢山自然环境与梯田农业的适应性,一是在山高谷深的自然环境中,上坡下坡行走方便,二是便于梯田的生产劳动。同时,还反映出奕车人以为美、以劳动为美的审美观念。过去,奕车少女先将头发编成12条辫子盘绕于头顶,再戴上尖顶白布帽,这一习俗也是对战争的纪念。相传,奕车曾被强大部落围困,面临灭族之灾,首领奕车拔剑起誓,若能突围成功愿世代给天神当牛做马;之后,率众沿元江东南分十二条道冲出险区,几经辗转迁徙至红河南岸的孟子轰都山下定居,为纪念突围的经历并遵守誓言,奕车人便有了女子编12条辫子的习俗。
一位着传统服饰的青年妇女。奕车人以多衣为荣、为美,这种设计从袖口和下摆处可以看出,衣服件与件之间层层相间,台台相叠,正是对梯田形象的描摹。
从大量传说可知,奕车人的祖先曾居于元江。据奕车家谱计算,奕车传到今日为37代,可推知传说中迫使奕车南逃的战争大约发生在740年前,这正是元朝进入云南开疆拓土的时间。史载哈尼族曾在元江建立地方政权“罗槃国”,一度强硬抵抗元朝军队,后终被招降。元赵子元撰《赛平章德政碑》说:“至元十二年(1275年)冬,罗槃甸蛮……据险恃愚,屡逆使命,公乃徂征。传于城下,我师四周,数日城果下……以西余城和泥(哈尼)诸部,望风曲滕。”奕车女子的服饰款型中隐约记录了这段战败颠沛的历史。
奕车女子的裤带,有一个与洪水有关的传说。她们在短裤的裤腰处前后钉有四股麻绳作裤带。据说,遥远的洪荒年代,天地间经常洪水泛滥。天神“摩咪”为了拯救人类,便用四股绳子系住天庭四角,从此天庭牢固,洪水不再泛滥。于是奕车女子在裤腰处钉上四股细绳,象征天神用以系住天庭四角的四股绳子。
堵波村的两位妇女在大地舞台上起舞。堵波村距大羊街乡政府8公里,是有名的胜地樱花谷。
梯田是哈尼族在与异族争夺生存空间失败之后退居元江、红河流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杰出作品。《蛮书》记载“蛮治山田殊为精好”。从唐朝见诸记载至今,哈尼人倾注了生命和情感在红河两岸“雕刻”出数以万亩计的连绵田山。梯田是哈尼的命根子,而水又是梯田的命根子。洪水之灾以及治洪成功,对以梯田为生的哈尼人来说,都是惊心动魄的大事,可记可录。于是,十二条辫子以及裤腰上的带子,作为一组特别的符号,记录了治洪成功的历史以及永镇水患的愿望。
另外,奕车妇女的多层衣为多件同样的衣服钉在一起,内褂正摆下钉有数道青蓝色相间的假边,也表示多衣。每逢喜庆节日,奕车妇女竞相比试,穿内褂一件、中衣七件、外衣七件,总共十五件之多。十五件上衣内长外短,逐层递减,青蓝相间,层次分明,色彩协调,反映了奕车人以多衣为荣、为美的观念;另一方面,衣服件与件之间在其边沿部分层层相间、台台相叠,正是对梯田形象的描摹。
在一处名叫“姑娘街”的广场平地翩翩起舞的奕车姑娘。
奕车姑娘盛装上的银饰格外引人注目,一般在腰带前方钉数枚银币,腰侧挂数颗银螺,最普遍的是银双鱼须坠,以银链或丝线挂于颈上,左右两组呈扇形垂挂于胸前。第一重坠饰是一只大银鱼,第二重坠饰是一排小银鱼或银铃,最下面是许多小银铃或银币;一位奕车姑娘的银坠中竟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尾“鱼”,很显然,奕车人对“鱼”怀有特殊的情感。这与哈尼族地区广为流传的“神鱼生万物”的创世神话有密切关联。
创世史诗《俄色密色》唱道:“远古的时候没有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没有天不会在/没有地不会过/世上最大的是水里的鱼/水里最大的鱼来把天造/抖开右翅做了天/水里最大的鱼来把地造/抖开左翅做了地/远古的先祖是这样传……”传说告诉我们,天地乃神奇的大鱼所创造。作为哈尼族心目中万物源出的“金鱼娘”,理所应当受到族人的顶礼膜拜。所以,历经千百年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淘洗,“鱼”依然熠熠闪亮,在哈尼族的颈首与胸腰,追述着古老的神话。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哈尼族有图腾崇拜,那么他们崇拜的图腾是鱼等水族动物,而不是老虎等野兽。”可以说,服饰中的“鱼”是哈尼女子对神鱼创世的歌颂,对民族文化起源的一种记录。
这位姑娘穿戴的银饰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标准的奕车新娘服饰;旧时上好的篾帽出自墨江。
奕车新婚女子,通常是用一种精制的独特篾帽向路人表明自己的身份,精心装饰的篾帽成了新娘的标志物。据说,上好的篾帽出自墨江一带,选材精良、工艺精湛,墨江篾帽一度成为财富和时尚的象征,进而成为新娘的特殊饰物。富贵人家甚至用金银装饰帽箍,以银链或手编彩带作为帽带。这样,篾帽不仅是新娘的标志,同时也寄寓新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奕车女子传统服饰后视图。头上戴的白布尖顶软帽是重要标志,后面燕尾边沿用彩色丝线刺绣了精美花纹。
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传统服饰的刺绣工艺逐渐失传,新一代奕车女子已经不擅织布、刺绣、挑花的传统服饰制作。出生在红河州红河县大羊街乡妥赊村委会海当村的著名哈尼文化学者毛佑全先生研究认为,奕车女子按其传统,终生赤足,至寿终正寝时,儿孙们才给她们穿上勾头绣花鞋和长裤,以便认祖归宗;奕车人下穿紧身短裤,大腿上端以下全部裸露,无论夏暑冬寒,下田栽秧锄禾,还是数九寒天进入深山老林砍柴割草,从不着长裤。
妥垤玛依花绽放的孟子轰都山上,森林茂密,风景优美,是姑娘小伙酝酿爱情的首选之地,每年“姑娘节”都有万余人在此聚会。
20世纪80年代后期,奕车女子传统衣着发生了重大变革,多数女子已经将下着的紧身短裤改穿西式长裤,内褂改穿市场上购买的针织汗衫。但外衣、衬衣和白帽依然如故。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奕车女子的衣着几乎彻底改变,除了头顶白帽外,上下衣裤均改穿汉装,青年开始戴胸罩,并在农闲、节庆、赶街、探亲时上着西装,下穿西裤,脚穿高跟皮鞋或者鞋。
传统奕车女子服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罗涵 文/图)
- 元蔓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
- 高新区与江川区合力推进龙泉片区项目建设
- 马戏大世界场馆加紧建设
- 红塔区随迁子女义务享同城待遇
- 元江打炭小组:定下“三好”目标 抓实乡村振兴
- 我市开展职业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整治
- 烤烟生产忙
- 矛盾不上交 平安不出事 服务不缺位
- 党内法规讲座暨党办干部讲堂(第三期)开讲
- 市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业务稳步发展
- 易门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 鲜花扮靓乡村
- 文科一本555分,理科一本535分!2020云南高考分数线公布
- 红塔警方千里追凶 22年命案终告破
- 为还赌债诈骗潜逃7年终落网
- 警企联动宣传防电信网络诈骗
- 新平公安局党员民警报到讲法规
- 7辆摩托车接连被盗 5名嫌疑人相继落网
- 流窜盗窃电动车电瓶 难逃法网新平被抓
- fun88移动版警方组织开展出租房大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