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了图案的炊锅,焕发出新的生机。
通海县杨广镇蔡家山的铜匠蔡从田,打制铜器已近36年,他一心传承祖辈手艺,致力于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在铜器的外观和器型上下足了功夫。他打制的铜器种类繁多,包括了炊锅、铜锅、吊锅、酒锅、铜瓢等,一件件精美实用,尤其是带图案的炊锅透露着典雅的审美意趣,彰显了一个民间工匠的巧手与慧心。
困境中的坚守
初夏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步入通海县杨广镇蔡家山,刚一进这个远近闻名的“铜匠村”,就听到了一阵阵敲打声。伴随着悠悠的声响漫步村中,无意中就来到蔡从田家加工铜器的作坊。
没想到,在这间漆黑、低矮、狭小的铜器作坊里,蔡从田每年都在承接着来自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国家的铜器订单。
蔡从田说,他13岁就随父亲学习铜器加工手艺,但当时心性不定,对外面的世界满怀好奇,不像哥哥学得用心,因此平日里大多被父亲使唤去田野里放牛。
1993年,蔡从田有了机会跟姐夫到通海县城里帮人盖房子。两年的外出时间,他在做木活的过程中,喜欢上木雕,进而初步掌握了木雕手艺。
之后,蔡从田回到家乡继续以打铜为生,这时的他已坚定了人生的方向——传承和发扬祖辈手艺。但这个时期,铜价飞涨,外地铜器以次充好,市场恶性竞争……这些因素对蔡家山的铜匠冲击很大,很多人家拿不出那么多本钱,就永远歇业了。
往后的许多年,蔡家山的铜匠也没有迎来转机。即便困难重重,蔡从田依然没有选择像大多数铜匠一样,无奈地放弃祖传的手艺,反而更加专注于磨炼自身技艺。
图案和锤印浑然一体
在市场不景气的年月里,蔡从田喜欢在铜炊锅上刻刻画画,雕刻一些图案。让他没想到的是,雕刻了图案的炊锅吸引了客户的眼光。这让他开始大胆尝试把雕刻绘画和炊锅加工相结合,从此给炊锅加工手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有木雕基础,在炊锅上雕刻图案技法上也大抵相似。”蔡从田说。加工炊锅的工序已经很繁杂,加入了雕刻绘画的环节,极其考验一名匠人的技能。蔡从田介绍,雕刻绘画在炊锅抛光之后、平整锅面之前。敲打平整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避开有图案的地方。细细观看蔡从田已经做好的炊锅,图案和锤印浑然一体,让人惊叹。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从田的绘画雕刻技艺越发精进,只要客户提出的要求,他都能够满足。平日里,除了蝴蝶、虎、狮子等动物,他最喜欢雕刻“龙凤呈祥”“双凤朝阳”“喜鹊串梅”等寓意美好的图案,极具观赏价值。当然,融入雕刻的炊锅,每斤要比市面上的价格贵30元到40元钱不等。
这些年,蔡从田还努力从器型上寻求突破,力求做出来的铜器既实用又有个性。从炖罐、炊锅、米线锅等铜炊具类,到勺、盆、碗、调羹、烟盒等不常见的杂货类,还有大门上的铜门环等,蔡从田都做过不同样式。蔡从田表示,无论什么器具,拿一个样子来,或者说个要求,他就可以做出来。
如今,在蔡家山,像蔡从田一样专注创新的铜匠越来越多。随着铜匠手艺的不断创新,以及现代化加工工具的出现,村里的铜器越做越好了。蔡从田说,买家的订单一批没完,又来一批,做也做不完。他家弟兄三个都是走铜匠这条路,各自的生意都还不错。
现在蔡从田还没有徒弟,他想过找个传人把祖上的手艺传下去,只要肯学,无论本村、外村的都肯教。(李艾丽 文/图 )
- 新万博狗万
- 中心城区电动车安全头盔佩戴率达95%
- 辅警段丽苹:站好“护学岗”守护平安路
- 创文全城总动员 全市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 泽泉管业从项目落地到实现产值仅用时4个月
- 华宁加快发展风电产业
- 用好容错纠错机制 我市为137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
- 红塔区将规范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并集中定点处置
- 全市首家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幼儿园开园
- 市人民医院儿内住院病区正式开科
- 各级红十字会助力曼来应急救灾
- fun88移动版高新小学新生举行整理书包比赛
- 我市表扬19个先进集体和190名优秀个人
- 元江县:实施“三大布局” 展现“元江精彩”
- 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市委组织部就我市出台“一意见两清单”答记者问(下)
- 生物多样性|干热河谷珍稀动植物保护的元江样本
- 打造省运会场馆亮丽风景线——fun88移动版科教创新城片区体育场馆备考省运会
- 易门企业捐赠蔬菜助力越南抗疫
- 市场主体培育协同工作平台应用部署动员会召开
- 峨山金秋助学温暖383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