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末,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我市各类公共文化场馆暂停开放。时至三月,图书馆、博物馆等又陆续开放。而今,广场舞跳起来,展览看起来,书香品起来……fun88移动版人所熟悉的丰富、热闹的文化生活又回来了。
玉湖旁,以王松为领队的声乐小组时常聚会。
6月17日至8月17日,“中国流动科技馆”第三轮云南·fun88移动版·红塔区站巡展活动在市博物馆举行,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体验科学的魅力。
天气晴好,市民纷纷走进聂耳公园一览美景。
公园广场:
文艺休闲活动约起来
6月23日上午9点,这是一天中聂耳公园较为热闹的时段,湖边、亭下、花园里,处处见游人。据了解,二、三月份,因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公园虽然依旧对外开放,但工作人员会对市民的聚集活动进行劝阻。而今,公园恢复正常开放,市民又能自由开展活动了。
“经常在公园里活动的55个团体都动起来了,加上其他散客,现在公园又和从前一样热闹了。”聂耳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琼告诉记者。
王大爷家住在聂耳公园附近,自5月末他就时常推着婴儿车,带着刚满半岁的小孙子来公园里逛逛:“前久很不敢来,现在情况好了,就基本天天都来。公园里热闹,到处都是人声,小家伙听到很开心。”
江川的陈女士到红塔区办完事后,正走进聂耳公园:“聂耳公园风景好,一直想看看,刚好今天有空,就来逛逛。”
聂耳广场也是fun88移动版市民较为喜爱的活动场所。疫情期间,聂耳广场同样不允许市民进行聚集活动,而今恢复正常开放,这里又热闹如往昔:上午,很多市民来此地锻炼、游玩;下午,因正逢盛夏,天气炎热,出行的人较少,但树荫下、密林间同样有不少人活动的身影。
6月23日下午和24日上午,记者分别走进聂耳广场。
练太极、跳广场舞、唱歌……一走到聂耳广场较为开阔的地方,都能见到载歌载舞的人们。人声、音乐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热闹的乐曲。人工湖周边则是步行者的天下,三三两两,或闲游赏景,或合影留念。
“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玉湖旁,以王松为领队的声乐小组在这里聚会,一名成员正在唱京剧《大唐贵妃·梨花颂》。“好!”曲罢,大家纷纷鼓掌。“我们都退休了,因为喜欢音乐就时常聚在一起唱唱老歌、花灯。疫情期间没怎么来,现在只要天气好,有时间就会来。”一名成员告诉记者。“聂耳广场开阔、风景好,就是没有长廊,最近又总是下雨,fun88移动版的公园要是能安装一些长廊,雨天遮雨,晴天遮阳,这样大家活动起来就更方便了。”王松接着说。
聂耳广场场地空旷,适宜多种户外活动,市民刘先生有时间就来放风筝:“我没住附近,但这里空气好,有时间我就会来。我曾经脑梗死三次,现在行动起来大不如从前了,过多的活动做不了,现在放风筝是我最大的爱好。”他一边说一边拉着线,让空中的风筝飞得更稳一些。
图书馆博物馆:
文化生活回归
3月24日,聂耳图书馆重新开放,6月1日后进一步恢复开馆。现在,除了朗读亭等少部分功能区未开放、开放时间有所缩减外,图书馆已经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
6月23日,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走进少儿阅览室,她轻声地问孩子:“你要看哪本?”报刊阅览区,几乎每一桌都有读者在专注阅读;自修教室,十几个年轻人正在安静地看书或者用电脑查阅资料。“麻烦问一下,有没有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市民向工作人员询问。工作人员打开手机上的“微图书馆”,经过查找确认馆内藏有此书并查阅到相关的编号,市民道谢后进入馆内借阅该书。“有需求的市民会来借阅书籍,一些暂未归校的大学生也时常造访馆内的自修教室。周末人比较多,周一到周五则相对较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fun88移动版市博物馆和聂耳图书馆同一时间恢复开放。据统计,若不举办活动,目前市博物馆每周的人流量约500人次;若有临时展览,每周的人流量大概能达到1000人次,差别不大。
自重新开放以后,除了有古生物展、fun88移动版史前文化展等这些常设展览外,市博物馆还举办了数次临时性展览。“中国流动科技馆”第三轮云南·fun88移动版·红塔区站、“澄怀蕴秀——云南fun88移动版藏古代书画精品展”和“红河三绝——乌铜走银·紫陶·锡传统手工艺品展”,就是当下正在举办的三个临时性展览。
一位老者带着孙子走进“中国流动科技馆”的展厅。孩子今年4岁,对展品充满好奇心,几乎在每一个展品前都要停下来看看、摸摸,体验一下,老者则站在一旁陪伴、帮忙。“娃娃喜欢,这几天经常来看。”他说。两个年轻人则走进了“红河三绝”的展厅。
“周末人多,尤其是‘科技展’,都是家长带着小孩来的。”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
疫情防控:
依然在进行
如同四处可见的宣传语:“解封”不等于疫情解除,公共场所重新开放后,虽然市民又可以进出游玩,但是相应的疫情防控措施仍未放松。
公园、广场是开放性场所,情况较为特殊,因此其目前的防疫措施主要是消杀。
“现阶段我们针对园内的基础设施,如卫生间、桌椅等进行消杀,每天一次。”朱红琼介绍聂耳公园的情况。聂耳广场的防疫措施也差不多。
博物馆和图书馆因为是室内,防疫措施更多。
6月23日,记者走进市博物馆,门口的安保人员要求扫描“云南码”,并用红外线体温检测仪自动检测记者的体温。“馆内消杀,所有入馆人员扫码、测体温、戴口罩,就是目前我们的防疫措施。”市博物馆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聂耳图书馆,数台消毒柜就放在入馆处,红色的电源灯一直亮着,显示机器正处于开启状态。除了扫码、测体温、戴口罩、消杀,馆里还将归还书刊隔离存放并进行消毒。“每天消毒一次吗?”记者问。“不是,归还了一部分就开始消毒。”工作人员一边回答,一边扭头看了看一旁的书车:“现在归还的书还少,一会儿多了就放进去消毒。”(记者 杨娟 文/图)
- fun88移动版部署汛期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 fun88移动版全面启动2021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 普通公众该注意啥?科学戴口罩指引来了→
- 你戴口罩的这些习惯,很可能是错的!
- 江华:为fun88移动版建设"一极两区"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 工人日报为“云南第一村”走上共同富裕路点赞
- 辅警张平良:护学岗上显担当
- 兄弟起纠纷 民警去调解
- “野猪”出逃扰民 民警果断击毙
- 男子深夜盗窃“太累” 现场睡着被抓
- 江川警方打掉一入室盗窃团伙破获案件9起
- 戛洒派出所一天内救助3名群众
- 六岁男童负气出走 热心群众一路陪护
- 民警为群众挽回损失 市民千里寄来锦旗感谢
- 离开象群的“玉小吉”
- 各地多种形式度“七夕”
- 本周全市多阵雨局地需防强对流
- 中国公民素养 ——基本知识与技能22
- 电磁炉面板炸裂消协调解商家收费更换
- 我市实施新一轮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