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瑶族自治县是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瑶族是云南省26个古老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瑶族先民,最早可追溯到蚩尤时期,乃“三苗”“九黎”之后裔。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其先民主要生活在湖南北部;5至6世纪时,向北迁;13至17世纪,他们被大量南迁,广东和广西成为他们的主要居住区。17世纪,部分瑶族人又从广东、广西分别迁入贵州和云南的南部山区,形成了今天的分布。
河口县的瑶族主要分布在瑶山乡等4个乡镇14个村委会86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瑶山乡瑶族人口占全县瑶族总人口的41%,他们自称“金门”“尤棉”,也称“蓝靛瑶”“红头瑶”。在风俗习惯方面,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农耕文化,古朴的民居,精美的瑶绣、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壮观的长桌宴,以及独特的婚俗和宗教信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
庄重大气的盘王殿
依山而建的盘王广场
近年来,河口县瑶山乡着力挖掘民族资源,打造民族品牌,新建的盘王广场包含盘王殿、瑶族陈列馆、瑶族文化传习馆、文化广场、瑶族十二姓氏柱、文化浮雕墙、鼓楼以及配套设施,是省内规模最大的瑶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重大工程,也是全国最大的瑶族文化标志性工程之一。
盘王广场位于瑶山乡水槽村旱塘坡,距乡政府驻地约1公里,是瑶山乡三年扶贫攻坚计划的一项公益性重点项目,是抢救、保护、展示、传承、弘扬瑶族传统文化的一项惠民工程。整个广场占地63.4亩,其中广场建筑群用地面积约35亩,周边绿化面积约28.4亩。广场依山而建,地势依序为低、中、高三级,项目建设内容包含文化广场、盘王殿、瑶族陈列馆、瑶族文化传习馆、瑶族十二姓氏柱、文化浮雕墙、停车场、公厕等内容。盘王广场成为全县和各地瑶族同胞寻根访祖和举办祭祀盘王、重大节庆、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活动中心。目前,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7万人次,其中全国各地和美国、泰国、越南、老挝等海外瑶族同胞1万多人次先后到瑶山寻亲访祖和开展文化学习交流活动,为传承和弘扬瑶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技艺精湛的瑶绣
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瑶族刺绣服饰
瑶族历史上有“好五色衣,衣裳斑斓”的记载。瑶族服饰是长期适应自然界的产物。河口蓝靛瑶服饰以黑色为底色调,款式分为男式、女式、儿童式、成年妇女式。服装胸前挂以红色基调为主的各种毛线,肩上有一块扛肩,并绣上各种花鸟图案,总体呈现红色鲜艳的色彩,配上银饰,人穿着显得年轻有朝气。
据县级瑶绣传承人李梅介绍,瑶绣文化是我国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的文化名片,是瑶山乡最大的文化资源优势。瑶族自古以来就以五彩斑斓的服饰著称。早在汉代,就有瑶人“好五色衣”的记载;隋唐时期又有“斑布衣裙”;宋代瑶人“妇女上衣下裙,斑斓勃窣”;明清两代,瑶绣技艺日益精湛,“用五色绒杂绣花卉”,瑶绣曾一度成为皇朝贡品。
《搜神记》和《文献通考》中均有瑶族“绩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的记载。瑶族妇女善于刺绣,河口瑶族所有衣料除部分装饰的丝线、绒线和部分银饰、料珠是购买以外,全为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现在多在黑、深蓝等布上,用红、白、黄、绿、黑等色丝线,以错针绣等多种技法绣出丰富花纹和精美图案,从而形成瑶绣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刺绣特色。据统计,瑶族服装的款式多达100余种,头饰也不下100余种。
瑶绣是瑶族人认同和区别族群的外在标志,是瑶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积累形成的传统技艺,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瑶族“五彩文化”的靓丽名片。瑶山乡瑶族服饰和刺绣品商业化已成雏形,多次参展文博会,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fun88移动版日报记者 饶平)
- 法治进校园 安全促成长——全市检察机关送法进校园侧记
- 禁止手机带入校园,大家怎么看?
- 市民关心的这些问题有回复了
- 今年城乡居民医保登记结束
- 春暖花开fun88移动版周边游短途游持续升温
- 喝涩水正当时
- 红塔区与绿地城投集团签约城市更新改造项目
- 2020年全市蔬菜产业产值超90亿元
- 我市及早安排春耕备耕工作
- fun88移动版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 曼来镇三月李“抢鲜”上市
- 易门水塘村:向着富裕之路迈进
- 通海六街村:党建引领乡村发展
- fun88移动版试点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 fun88移动版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100问100答(一)
- 红塔区创建全国义务优质均衡发展区
- 通海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
- 华宁开展节后县城清洁行动
- 部分学校饮用水告急 fun88移动版消防送水87吨
- 提醒!fun88移动版城南客运站调整运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