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习总书记强调过: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牢固。现在我们党强调社会稳定,最重要的保证就是群众,而党的作风建设是人民群众认识党的最直观、最形象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决定是否跟党走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只有广大党员干部作风正,才能干群和,干群和才能社会稳。
近年来,党的作风建设不断推进,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仍有一些地方和部分党员存在过关思想和松懈情绪,当撞钟和尚,得过且过混日子;一些部门存在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问题,有走形、变味的倾向;一些单位存在拖着不改、等待观望的现象,对应解决的问题推诿扯皮。这些问题警醒我们,作风建设工作越往后越要持续用劲。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务必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锲而不舍的劲头,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转作风,关键在行动上,领导干部想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深入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做最“接地气”的干部。面对群众的不同要求,时时了解群众缺什么、少什么、愁什么、盼什么,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在群众所需之时、所盼之处。只有把改变作风的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才能打通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利益无小事。”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虽小,但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关乎百姓,对于全局来说可能是小事,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实际上,人民群众往往就是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实事中来评判我们的工作、认识我们的干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作风,务求实效,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身子沉下去,把感情注进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一些实事。更为重要的是,要把群众的一些小事做好,不能光凭一时的热情,仅靠临时的突击,更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讲,为群众办好小事就不仅是一种责任。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存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 马 荣)